1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物流信息的特點
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供應鏈管理是對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的商品、信息和資金在供應鏈中流動的跨行業的管理,涉及各種企業及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并且企業之間作為貿易伙伴,為追求共同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共同努力。供應鏈管理最關鍵的是采用了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并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支撐實現其管理目標。
物流是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整個供應鏈。在傳統的物流系統中,物流活動被分散在不同的經濟部門,或者是一個企業內部不同的職能部門來進行的,物流信息本身也被分散在不同的環節和不同的職能部門之中,有關物流運作的信息主要是在供應鏈相鄰的上下游環節之間進行交流,在整個供應鏈上是逐級分開傳遞的。物流與信息之間的交流與共享,是非常緩慢的,而且是滯后于許多管理活動的。而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中,除了供應鏈相鄰環節的信息交換,在整個供應鏈各環節上都有共享信息,信息的傳遞不再是呈逐級的鏈狀結構,而是呈縱橫交錯的網狀結構,如圖1所示。這就使得物流信息不再局限于某一個物流環節上,整個供應鏈上任何節點都能夠很透明的看到這些信息,及時掌握市場需求和供應鏈運作情況,同時根據這些進行必要的管理、協調和組織工作,使供應鏈上的物流保持同步,更為精確和迅速。
與傳統的物流系統相比,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信息主要具有信息來源廣、動態性特別強和信息量大、種類多的特點,供應鏈管理環境中的物流信息管理更為復雜,為支撐供應鏈管理而進行物流信息化建設的任務更為艱巨。
2 我國物流信息化建設現狀分析
2.1 我國物流信息化建設取得的成就
我國物流信息化建設主要是由一些物流企業和一些企業的物流部門實施,多附屬于企業整個的信息化建設之中,綜觀其發展歷程,主要取得了以下方面的成就:一是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其中相當一部分已經為信息化建設做了組織機構、規劃、投入預算、人員培訓等方面的準備。二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高,信息化應用環境改善。企業的計算機擁有率和入網率有了提高,各類網絡的覆蓋率和業務應用范圍也有加大。三是各種信息系統的建設與應用給企業帶來了積極變化和明顯效益,調查顯示,通過信息化,可以使企業降低成本、縮短生產周期和作業時間、擴大產品銷售收入、提高流動資金周轉率、提高按期交貨能力等,并由此給企業帶來了直接經濟效益。
2.2 我國物流信息集成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物流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總體水平仍然不高,系統集成和資源共享水平低,這個問題已成為制約供應鏈管理先進思想應用的瓶頸,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2.2.1 物流信息系統集成的需求不明確。雖然從我國目前的物流信息化發展趨勢來看,客觀上對物流信息系統已經有了內部聯網、上下貫通,外部橫向聯結的迫切需要,并且已有部分企業主觀上認識到系統集成是下一步物流信息化建設的重點,但絕大多數對到底集成哪些內容,資源如何共享卻不明確,深層的原因是大多數物流企業都是在自己傳統優勢業務的基礎上開展信息化建設,部分系統是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模擬現有的手工操作,缺乏對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整個物流業務流程的本質認識和重新規劃,由此對物流信息系統的集成也不知從哪入手。
2.2.2 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缺乏集成方法的指導。據有關調查統計,我國物流信息系統的應用大多處于基礎物流的操作層面,如條碼管理、GPS、GIS、立體庫、呼叫中心等都只是在物流企業和企業相關部門的某一環節應用,呈現出零亂和分散的局面,缺乏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的整合。由于缺乏系統集成思想的指導,這些系統往往在建設之初就缺乏總體規劃、總體設計和過程控制,不同的系統或模塊由不同廠商分別提供,孤立建設和實施,導致大多數應用系統處于“信息孤島”狀態,單體應用、部門級應用居多,企業級集成應用極少,更不用說供應鏈級的集成了。
2.2.3 物流信息系統集成的軟環境建設相對滯后。雖然行業和企業對有關物流信息化建設有一些規劃,并陸續出臺部分技術體制、標準等,但規范和標準還不夠完善,如有的規范或標準可操作性不強,難以貫徹執行,而一些不同的行業領域之間的物流信息標準本身就沒有形成統一,由此產生信息交換斷層,也形成了我國企業物流信息技術投入的資源浪費情況嚴重。此外,對于沒有隸屬關系只有利益關系的供應鏈級的物流信息系統集成缺乏有效管理協調機制,宏觀難以調控,其直接后果就是各環節專業系統建設″煙囪″林立,數據不兼容、格式不統一、資源不共享、信息不互通。
2.2.4 物流信息系統集成建設的復合性人才缺乏。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信息系統的集成與建設是一個復雜、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大批專門人才集中精力對之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特別是進行頂層設計需要既對信息技術和系統開發有全面了解,又懂整個物流供應鏈運作與管理的高級復合型人才,但目前這類人才的稀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物流信息系統集成建設的發展。
上述問題表明,我國物流信息化建設還遠未達到支撐供應鏈管理的水平,特別是物流信息系統的集成問題制約了整個供應鏈管理中物流能力的提升。
3 基于供應鏈管理的集成化物流信息系統的體系結構
信息系統的集成不是人員、產品和設備的簡單疊加,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事實上一次性地就某個應用問題把若干應用系統集成到一起已不是難事,難的是要做到隨時跟上需求的變化,適時地支持系統動態集成。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信息系統的集成問題就是集成化信息系統的建設問題。從我國物流信息化建設現狀和發展趨勢看,無論是將現有應用系統集成,還是新建物流信息系統,都應該從供應鏈管理一體化物流的要求出發,深入分析建設集成化物流信息系統的體系結構,從而支持物流信息系統的動態集成。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集成化物流信息系統的體系結構可以用一個三維的模型來表示。
第一維是從供應鏈中物流管理層次來劃分,自下而上共四個層次:業務操作層、運行管理層、戰略管理層、供應鏈管理層。業務操作層主要是一些物流信息的收集和操作的自動化控制;運行管理層主要是一些事務處理系統和辦公自動化系統;戰略管理系統主要是一些綜合性較強的管理信息系統,如ERP等;供應鏈管理層主要是支持企業間信息流管理和共享的系統。處于不同管理層次的物流信息系統對信息處理的深度要求不同,但各管理層之間有上下貫通的需要。
第二維是根據物流的功能和所涉及的領域來劃分,例如采購、儲存、生產、銷售、運輸等。這些都是供應鏈上實現不同的功能和創造價值的不同業務環節,物流貫穿于這些環節中,其信息支持系統主要在處理的信息和功能上不同,如倉儲管理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車輛管理系統等。這些不同業務領域和環節之間有物流信息交換和共享的需要。
第三維是根據信息系統本身所包含的不同內容來劃分,有四個層次:硬件、軟件、信息、應用。這些是構成信息系統的基本要素,硬件和軟件構成應用的平臺,而信息是應用的最主要的資源,物流信息系統應用的效果最終要靠人-機-技術-管理的完美結合。
分析發現,上述模型的三維之間、各塊之間的聯系是復雜的,集成的需求也是多樣的,但我們可以以模型構建的集成化物流信息系統的體系框架為指導,來建設支撐供應鏈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統。
4 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統集成策略
從我國物流管理和信息化建設的現狀來看,要想使物流信息系統真正成為供應鏈管理的強有力工具,應該采取以下策略來促進物流信息系統的集成:
4.1 要對供應鏈中的物流過程重新設計
供應鏈管理是一種將企業核心競爭力集成的全新管理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企業資源的概念得以擴展,更傾向于對外部資源的合理利用,并且對外部也增強了主動性和響應性。因此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統集成不能僅僅是將孤立分散開發的用計算機模仿傳統手工業務流程的應用系統通過大量的接口簡單連接,只有首先分析供應鏈上各企業各環節的物流過程,并按供應鏈管理理念對之進行一體化的重新設計,才能使信息系統集成建立在先進管理模式上;另一方面,供應鏈管理物流一體化過程是建立在信息化基礎上的,企業物流過程的重組又靠集成的物流信息系統應用才得以最終實現,因此物流信息系統的集成也是物流過程重組的過程。
4.2 要注重集成化信息系統開發方法論的應用
集成化信息系統開發方法論是關于集成化信息系統建設的模型、語言、方法、工具等技術要素,和開發隊伍與技術人員素質、業務環境與最終用戶素質、投資力度與分布情況、開發領導與組織管理等社會要素,以及由它門相互關聯而組成的認知體系,它既帶哲理性又有實踐性。方法論的研究把主要精力放在開發通用的公共方法和程序上,有了統一的方法,再去設計用途各異的具體系統,便于實現綜合集成與互操作。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集成化的信息系統開發方法論包括兩大部分──高層部分與低層部分:高層部分面向全供應鏈,解決總體規劃與高層設計問題;低層部分面向各業務領域,解決應用系統的分析、設計和建造問題。兩個層次的工作不能混淆,但要緊密銜接。
4.3 要建立公共信息平臺
通用的公共信息平臺是行業信息共享通常采用的一種信息共享方式,對于供應鏈上的物流信息共享,也可以采用公共信息平臺。供應鏈中的公共信息平臺應該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建立公共的網站來給大家提供信息服務,但又不是唯一的、壟斷的,它的功能主要體現在標準化和信息共享上,這些標準實現異構產品或信息的統一形式化描述,甚至還可將供應鏈中的術語規范、組織加入供應鏈的條件、享受的權利、承擔的風險和義務、業務操作流程、資金結算、糾紛仲裁和責任追究等問題以標準化的信息資源固化于網絡中。
4.4 要建立適應信息集成的管理模式
如前所述,集成化物流信息系統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特別是在整個供應鏈上,公共信息平臺由誰建、總體規劃由誰做、整個物流一體化由誰設計、集成信息系統建設由誰管理等,必須有一些從宏觀上進行有效管理的機制。對供應鏈上物流信息系統的集成,從管理機制上講,主要有三種模式可供選擇:第一種是由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按照企業內部物流一體化的方法,將這種管理延伸到整個供應鏈物流管理全程,包括對物流信息化建設和物流信息系統集成的管理;第二種是企業將支持整個供應鏈物流一體化的信息集成外包,利用第三方甚至第四方物流來承擔;第三種是建立物流聯盟,由供應鏈上具有共同發展的戰略、共同利益、不同的互為補充的核心競爭力的不同企業共同參與管理物流一體化和集成化信息系統的建設。從可操作性來講,前二種要強一些,后面一種從組織和實施上都要復雜一些。此外,還需在供應鏈伙伴中建立信息共享的信任機制、激勵機制、協調機制等,并在集成化信息系統建設上引入項目管理機制和監理制度,使信息系統的集成管理制度逐步健全,管理更為有效。
此外,關于信息系統的集成,已有一些先進的技術支持,如網絡平臺、數據倉庫、中間件、智能代理等,他們對集成化的物流信息系統建設的推動作用不可忽視,對供應鏈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統集成要在需求的牽引下,充分應用這些先進的技術來實現。
來源:CIO時代網